联系电话
13802426896
楼房沉降观测是建筑安全监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对建筑物在重力作用下地基和结构的垂直位移进行系统的测量。通过对楼房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的沉降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楼房沉降观测不仅关系到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还涉及到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那楼房沉降观测要怎么做,标准是什么呢?
1、仪器要求:
①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钢尺水准尺或锰钢尺。
②水准仪的精度不应低于DS1级别,对于高层建筑或需要更高精度的观测,可能需要使用更精密的水准仪。
2、观测时间:
①相邻的两次观测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必须按照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②观测周期的长短应根据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一般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特殊情况下,如地基土质较差或建筑物高度较高,观测频率可能需要相应增加。
具体为:
1) 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2) 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3) 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4) 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3、观测点的设置:
①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在最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如建筑物的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变化处等。
②相邻观测点之间间距以10~2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③观测点应稳固且便于测量,埋设深度应满足观测要求。
4、观测方法:
①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应为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②观测时应先后视水准基点,然后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并再次后视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③每次观测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进行检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5、记录与整理:
①沉降观测的记录应采用统一表格,观测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核对无误后方可记录。
②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整理原始记录,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和累积沉降量,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
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二、楼房正常沉降量
1、一般标准:
房屋沉降最大允许值一般控制在20mm以内。轻微的房屋整体均匀沉降属正常现象,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趋于稳定即可。
2、影响因素:
①楼房的正常沉降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建筑物的类型、高度、地质条件、基础形式、荷载大小等。
②对于中、低压缩性土,建筑高度不大于250m时,允许的沉降值可能达到200mm或更大。而对于高压缩性土,允许的沉降值则可能较小。
3、判定方法:
①楼房沉降量的判定需要结合基础岩石层弹性模量和沉降是否均匀的情况来综合考虑。
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并趋于稳定,且沉降量在允许范围内,则可以认为楼房的沉降是正常的。一般而言,在施工期间,多层建筑沉降速率宜控制在每月不超过10mm,高层建筑每月不超过20mm。竣工后,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当沉降速率小于 0.01 - 0.04mm/d 时,可认为沉降已达到稳定标准。对于砌体承重结构,整体倾斜允许值为 0.004;对于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允许值为 0.002L( 为相邻柱基中心距离)。
三、楼房沉降修复方法
当地基下沉导致房子倾斜时,会严重影响房屋的结构安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
同诚软基非开挖修复技术,使用新型特种复合材料注入到地层深处,与土体固结形成新的复合地基,提升土体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实现楼房倾斜柔性抬升扶正。该技术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经济效益高,工艺简单便捷,且施工周期短。
相较于需破坏建筑结构、工艺复杂、耗时长的传统纠偏方式,同诚软基非开挖修复技术,采用小型化设备,微孔处理,无需破拆,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可实现楼房土体深层加固,柔性抬升,使楼房恢复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楼房沉降观测的标准和正常沉降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判断。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于观测结果应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以便及时采取修复措施,解决楼房沉降问题。
留下您的问题,我们将立即安排技术工程师联系您,为您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
工程师微信二维码